Chapter Four──梭織織物

梭織物介紹

梭織物是由兩組或多組的紗線,互相以垂直與水平交錯而成。紗線呈現縱向者稱為經紗Warp Yarn或Ends,而紗線橫向來回者稱為緯紗Weft Yarn或是Filling、Picks。由於梭織物紗線以正交方向相互交錯,使得梭織物比針織、編織等布,更為堅實、穩固。但是也因為這種結構方式,梭織物亦有毛邊的現象,在裁製成衣的過程中,常常需要將布邊拷克以防止毛邊。梭織物的外觀變化極多,他可經由紗線交錯的方式不同,而織製出不同外觀的織紋,是一最被廣泛使用的織物。

 

梭織物之織造流程

梭織物之織造過程,原則上可簡略地分為前準備及織造兩大部份,這兩部份常因為各種新式織機的使用,而有所變化,但是基本原理仍然不變,說明如下:

(一)織前準備

將織一塊布所需之經紗,以固定的張力平行排列在織機上,並將準備織入的緯紗整理好,這過程稱之為梭織物織前準備,其步驟分述如下 :

(1) 絡筒 : 以絡筒機將(2) 紗重新整理,(3) 消除紗之缺點,(4) 並以均勻的張力將(5) 紗繞在筒管上而(6) 製成筒子紗,(7) 以供整經時經紗之需。

(8) 整經 : (9) 筒子紗置於紗架上,(10) (11) 紗拉出使它集成一片(12) 再以相同(13) 的張力繞在經軸上,(14) 這個過程稱為整經。

(15) 槳紗 : 為了使經紗上的纖維貼伏,(16) 防止毛羽產生,(17) 並增加紗的強力,(18) 平滑性等,(19) 以減少在織造時產生斷紗的現象,(20) 即常在經紗上加上漿料,(21) 這個過程稱為漿紗。

(22) 穿經 : 漿紗好的經紗,(23) 可根據所要織造的組織圖,(24) 依照次序逐一穿過綜框內之綜絲,(25) 再繼續穿過鋼筘之筘齒,而(26) 到達捲布軸的過程稱為穿經,(27) 此時經紗已準備妥當可進行織造。

(28) 絡緯 : 緯紗的準備是將(29) 紗重新繞在緯管上,(30) 捲繞好合適的大小,(31) 以便放入梭子中進行織造,(32) 這個步驟常常因為使用無梭織機而(33) (34) 這整個步驟省略,(35) 直接採用筒子紗為緯紗來源。

 

整經工程之任務和要求:

1.整經的任務:根據織物設計的規定,將一定根數和長度的經紗,從絡紗筒子上引出,組成一幅紗片,使經紗具有均勻的的張力,相互平行地緊密繞在整經軸上,為形成織軸做好初步準備。

2.整經的要求:

1)整經時經紗須具有適當的張力,同時盡可能保持經紗的彈性和張力。

2)在整經過程中,全幅經紗,張力應儘量均勻一致。

3)經紗軸上的經紗排列和捲繞密度要均勻(指經軸橫向和內外層紗線),經軸表面要平正,無凹凸不平現象。

4)整經根數、長度或色經排列迴圈必須符合織造設計的規定。

5)整經機生產效率要高,回絲要少。

 

漿紗工程之任務和要求:

1.漿紗的任務:在織成面料後也需應客戶要求上其具有功能性的的漿料或顏料。經紗在織機上織造時,要受到綜、筘、停經片等的反復摩擦作用和開口時大小不斷變化著的張力作用。末上漿的經紗,由於有許多毛羽露在紗的表面,因此在織機上受到摩擦和張力的反復作用時,紗上的毛羽就會鬆開、起毛,部分纖維與紗分離,最後會引起經紗斷頭,這樣不僅增加了織機的斷頭率,降低了工人的看台數,還會影響棉布的品質。

為了減少織機上的斷頭率,經紗要經過上漿工程,使經紗具有較大的光滑度,堅牢度,上漿的過程就是幾個經軸上的經紗並成一片,使其通過漿液,然後經過壓榨、烘乾、捲繞成織軸。

經過上漿後的經紗,由於漿液使四周突出的纖維粘附在紗的條幹上,提高了紗的光滑度,同時漿液烘乾後也在經紗上形成一層漿膜,增大了經紗的抗摩能力,另一方面漿液滲透到經紗內部把部分纖維互相粘著起來,當紗線受到拉伸時,可以阻礙纖維在紗線內的相互移動,從而提高了經紗的強力。

根據許多漿紗的橫截面表明漿液滲入到經紗內部的深度是不大的,大部分漿液都被覆在紗的表面上。如果漿液完全不能滲透到紗線中去,那就只能在紗的表面形成一層漿膜,它粘在紗線上很脆弱,在織造過程中很容易脫落。如果漿液全部滲透到紗線中去,紗線中的大量纖維都粘著起來,這時紗的強度雖然增加許多,但紗的伸長度卻會顯著下降。因為伸長度決定於棉紗中的纖維的彎曲度及其相互之間的移動。

2.漿紗的要求:上漿後,由於漿液滲入紗內,漿膜覆蓋在紗的表面,以及毛茸的粘附,阻礙了拉伸經紗時纖維在經紗內的自由移動。因此上漿後的經紗,其伸長度均有所下降。這樣的漿紗在織造過程中,不能抵抗時刻變化的負荷。經驗證明,單純追求漿料強度的增加,其結果在一定限度後,織機的斷頭率不僅沒有降低反而有所增加。因此,適當的增加紗的的強力,最大限度地保持經紗的彈性,減少經紗的毛茸現象和摩擦係數,這是上漿的基本要求。

一般情況下,經紗都要經過上漿,但有足夠光滑度和強度的股線只須經過並軸工程即可,有的可作拖水處理。

漿紗工程包括兩個工程:調漿工程(配製漿液)和上漿工程,要把漿液粘附在經紗上並加以烘乾,然後捲繞在織軸上。

為了達到上漿紗機械的目的,對漿料漿紗機械的基本要求如下:

1.對漿液和漿料的要求:

1)漿液不僅能包袱經紗的表面,同時還應能部分地滲透到紗的內部去,烘乾後能在紗上形成一層漿膜。

2)漿料應具有一定的吸濕性,不致使漿液凝固成為堅硬的薄膜,而降低經紗的彈性和伸長

3)漿料應具有防腐性。

4)漿料應不致操作經紗,綜筘和機件。

5)漿料應易於從織物上除去,不致影響漂洗和印染工程。

6)漿液的性能應穩定。

7)漿液應用價值低廉、貨源充足的原料來配製,並盡可能的不採用主要糧食。

2.對漿紗機械的要求:

1)應能保持一定的上漿率。

2)應能保持一定的烘乾回潮率,並使蒸汽消耗得最少。

3)應能最大限度的保持經紗的彈性。

4)速度高,產量高。

5)機物料損耗少,回絲少,耗電少。

穿經工程之任務和要求:

穿經又稱穿筘或穿頭,是經紗準備工程中的最後一道工程。穿經的任務就是根據織物的要求將織軸上的經紗按一定的規律穿過停經片、綜絲和筘,以便織造時形成梭口,引入緯紗織成所需的織物,這樣在經紗斷頭時能及時停車不致造成織疵。

(二)織造工程:

織造的任務是將經過準備工程加工處理的經紗與緯紗通過織布機根據織物規格要求,按照一定的工藝設計交織成織物。梭織物的織造,是由三個主運動(開口、投緯、以及打緯)及兩個副運動(送經和捲布)所組成。

開口:經紗因綜框的上升或下降,而造成經紗層的開口,以方便緯紗通過。

投緯:梭子或是其他類似裝置將緯紗夾帶,使得橫向通過經紗層的開口。

打緯:緯紗橫向通過經紗層後,織機的鋼扣將每一根鬆弛的緯紗緊密推擠到織口。

送經:在織造時,經軸可緩慢地退捲,以提供更多經紗製造。

捲取:在送經的同時並配合了捲取的動作,可將織好的布以捲布軸捲收起來。

 

織造工程的產量、品質和消耗直接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必須高度重視。

1.提高產品品質

織物品質主要包括棉布的物理性能和外觀疵點兩大方面。織物的物理性能,如:織物的經緯向強力、耐磨牢度、透氣度等,應根據織物的不同用途而確定。並要在生產的全過程進行控制,達到指標要求。織物的外觀疵點如:折痕、稀弄、百腳、跳花、破洞等,不僅影響織物外觀,對服用性能和穿著牢度也有著直接影響。應在操作過程中嚴格執行工作法,在日常管理中經常分析疵點產生的因素。

2.提高生產效率

織機的生產效率是用來衡量生產水準的考核指標之一。織機在運轉中由於斷經、斷緯、機械故障、處理壞布、上軸等原因而造成停機,影響布機的產量和棉布品質。因此,必須採取有效措施降低斷頭,減少機械故障,及時處理停機,縮短停機時間,努力提高織機的生產效率。

3. 織機在織造過程中主要物質消耗是機物料、紗線和動力。消耗量的大小與原材料品質設備狀態、技術操作水準、生產環境和生產條件有關。降低物質消耗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管制內容。

1)降低機物料消耗:

購置機物料要嚴控品質,防止劣質品進廠。

加強設備維修,保證設備常處於完好狀態,減少因設備狀態不良造成的磨損。

加強技術操作減少人為損失。

2)降低紗線用量;

正確掌握機上布幅和緯密,避免多用線。

加強技術操作,預防織疵產生,儘量做到少拆布和不拆布,減少回絲。

保持設備完好,避免大緯紗。

加強生產管理,減少油污、壞布和裝緯回絲。

3)降低動力消耗:

停車及時關電機。

提高布機效率和運轉率。

控制照明和正確使用空調,防止輔助用電浪費。

採用節電皮帶盤。

 

 

隨者科技的日興月異,紡織機器的改變也很大,他的變化大致分為三方向:

1)控制經紗的附加裝置,以幫助織機織出必比較具有變化且比較複雜的圖案;

2)使用電腦以及電子系統,以控制織造速度、品質、以及電腦輔助梭織物設計;

3)改變緯紗的穿梭方法,以加快織造的速度。

傳統的織機是藉著梭子夾帶緯紗,於經紗的織口處,來回穿梭織造。其速度較慢約每分鐘只可投200緯。因此製造業者即進行改良,以更快速的方法,取代傳統織機的織造,因此無梭織機便應運而生。但是目前傳統織機仍然為織造業中的大樑,其使用率仍高達總織機使用率的80%左右。這是因為傳統織機可適用的範圍較廣,而新型的改良式織機較適合一些特定的纖維及紗線。

目前已發展出四種不同類型的無梭織機,它是water-Jet水織機,air-Jet空氣織機,rapier劍桿式投緯織機,和projectile loom投射織機,這些織機的織造速度都比較快,並且織造時噪音也較小,較不易對作業員產生職業傷害。

水織機是以壓縮水的力量投緯,其速度快約為每分鐘投400~600緯,是為傳統織機的二,三倍。目前許多尼龍布皆是水織機的產物。空氣織機是以壓縮空氣的力量投緯,其每分鐘可投緯320次。劍桿式投緯織機主要是使用兩個細長的手臂,一邊送緯紗,另一邊接緯紗,並於織機的中間相交遞,而完成投緯的過程。這種投緯方式速度也很快,可達到每分鐘投緯510次。投射織機又有人稱為小梭織機,它是將夾紗器夾住緯紗投射至織口的另一端,而完成投緯的工作。一部小梭織機通常擁有許多個小梭,是它造成速度快的重要原因。多織口織機multiple-shed loom 為一較新發展的織機,它改革了傳統機一次只能產生一個織口,再投射一緯的形態。它可於織造時,於經紗同時產生數個織口,當然這種新式的織機,在打緯,織口的安排和經緯的張力上,已經變化很大,與傳統織機的織造方式完全不同了。

圓形梭織機則是特別製織圓筒狀的梭織物,它與傳統織機的織造是不太一樣的,圓形梭織機並不普遍。圓形梭織機也可用來織製枕頭套。

布之組織依經紗之開口方法,使經紗與緯紗交錯變化,一般平織組織是經紗在一條緯紗之上、下交錯織成, 經紗交互穿於2片,綜框( Heald )上使其開口製織。又 1/2 斜紋是經紗依( 147 ),( 258 ),( 369 )之順序穿於3片綜絖,第1片綜絖在上面,第片綜絖在下面開口時,投1條緯紗,然後使第片綜絖在上面,第片係綜絖在下面時投1條緯紗,最後第片綜絖在上面,第片綜絖在下面時投1條緯紗,以後照上述開口方式循環投緯可製織 1/2 斜紋的織物。

一般綜絖( Heald )4枚以下時使用桃盤( Tappet )裝置, 4枚以上時使用多臂( Dobby )裝置, 組織複雜者使用提花( Jacquard )裝置製織。利用紋版控制綜絖。

常常有的精紗附加裝置是Dobby多臂附加裝置、Lappet浮紋組織附加裝置、Leno紗羅織物附加裝置,以及Jacquard Loom提花織物機等,這些機械的使用,可使布料表面產生變化多端的圖案的布料。

電腦以及電子系統的採用,則可有效的控制紡織機達到最高的效率和品質。目前在織品的設計上,電腦的使用也日趨重要。織品、服飾設計師甚至可經過電腦的軟體設計與網路傳送直接傳動織機織造。

緯紗的穿梭方式則變化更大,除了傳統使用梭子穿梭的方式外,目前常見的有無梭織機、多織口織機以及圓形梭織機等,由於整個織機的改變,梭子的穿梭方式也跟著產生變化。

※請同學自行上網觀察各別織機廠商的產品圖或利用紡織展自行收集資料。

 

織物正反面與經緯向的判別

1.織物正反面的判別

1.正面之花紋,配色均較反面清晰美觀。

2.有斜紋的織物,向右斜的一面大多為正面。但棉織物較多例外。

3.條紋織物其正面必較反面顯著勻整。

4.起毛織物以毛羽勻整或有倒向的為正面。

5.多臂織物、提花織物以紋路配色勻整的為正面。

6.雙面織物大多無所謂正反面,但在織造時多以有花紋、格子、條子的為正面,或以靠右斜的一面為正面。

7.圈圈紗織物不易分辨其正反面,但如能辨認其布底組織時,則以右斜或圈圈紗浮點較多著正面居多。

8.有文字邊的織物,可以字体形狀決定其正反面。

9.布頭或布邊有標簽、印記、商標著,多為正面。

10.無梭織機織物的包捲邊,會在反面留下一邊模糊的紗尾痕跡。

11.印花織物類,花樣較清析美觀的當為正面。

12.絨類織物,當以絨毛直立之面為正面。

13.經過刺繡或繡花之織物,可以繡線之痕跡判別其正反面。

14.經過上膠加工或貼合加工之織物,有膠或貼合的為反面。

 

2.織物經緯向的判別

與布邊平行之紗線為經向,布邊組織往往和布底不同,或往往有針孔或紗尾痕跡。

條子織物的條向大多為經向,但裙花織物則不一定。

對稱形格子以較長的方向為經向。

將織物對光透視,能見簆痕者,與簆痕空隙平行者為經向。

5.縱橫兩向之紗線不同時,以品質(勻度、光澤、強力)較佳者為經向。

6.含有漿料或蠟質之紗線大多為經向。

7.為減輕織造費用,緯紗密度大多低於經紗,有時且差距甚大。

8.含有單紗及雙紗之織物,大多以雙股紗為經,單股紗為緯。

9.起毛織物以被起毛之織物為緯向,毛羽之倒向為經向。

10.雙面織物多以兩面中間之接結絲為經向。

11.棉毛交織物大多以棉紗為經向,毛紗為緯向。

12.紗羅織物中不斷向左或右絞轉著為經紗。

13.織物中夾織特殊紗(如花飾紗、圈圈紗)之方向大多為緯向。

 

織物手感與外觀的觀察與評估

1.織物手感的判別

織物手感的判別是各種織物性狀中最難有定論的一項,原因在於大多要憑當事者的”親身體會”為準;無一種儀器,無一套完整的方法可以明確的表達它,所以其中不免帶有主觀的成份。但評估一塊織物的手感,仍應該有一些原則作為依據來進行。

1.    應該以最終的用途作為依據。

2.    應該以販賣的特定地區或市場為考量。

3.    應該透過多次的溝通與協調,建立共同接受的標準樣。

4.    平日則不妨多多收集大家都公認手感良好的樣本,以備不時之需。

2.以下所述,為常用的手感形容詞:

◎ 較或硬;◎ 厚與薄;◎ 滑溜感;◎ 澀澀感;◎ 豐厚感;◎ 沙沙感;◎ 垂墜性;◎ 骨身;◎ 蓬鬆感;◎ 清爽感;◎ 堅挺性;◎ 溫暖感;◎ 粗糙感;◎ 彈性、恢復性;

目前有研究機構嘗試以特定的儀器與方法來測定手感,但尚未能被正式接受與大量推廣。例如: